道祕天书序言2
《道祕天书》到底讲了什么?学习《道祕天书》到底有什么意义?
话不多说,先来看下面这个字形。
大家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吗?
如果外面再加个圆圈呢?这又是个什么字呢?
我相信,大部分人都恐怕是认不得的。
那么,好了。如果我直接告诉大家,这是个【鸟】字_;而这个字呢,就是表示太阳的那个【日】字_。你敢相信吗?中国上古典籍《山海经》神话里所说的“日中有三足乌”,竟然一个关于“日”字写法的神话演义。是不是被惊掉了下巴?
好了,我们就从这个“日”字,打开《道祕天书》之门。
这个字形其实是0到四的数字排列。这个实心的元点,就是中国上古数学里的0字,他有很多读音,比如零、比如道、比如丁、比如实等等。
再下面是个横写的“一”,再下面是个竖写的“二”,再往下是个横写的“三”,再往下是个竖写的“四”。这一颠一倒的数字写法,是古人的一种计数方法,叫做纵横计数法。
至此,大家似乎依然看不出他与鸟的丝毫联系。
好了,我们不要急,耐心往下看。
如果我们把横三写到竖二里面去呢?看看是不是有点儿意思了?
如果再加上这么一笔呢?是不是就是个鸟字了?
那么,为什么要加这一笔,这一笔到底是个什么笔画,又要表达什么意思呢?
我们继续往下看。
先来看这么一个问题,那就是古人造这个“鸟”字,本初他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?
我们说,这个鸟字的本义是在描述大道的演变过程,叫做道生一、一生二、二生三,三变四、四化五。三足乌,之所以叫三足乌,就是因为这个鸟字在这里发的是“一二三四五”的“五”的音。
那位说,你说发“五”的音,为何我没有看到哪里有那个【五】字呢?以及,他为什么又会读“鸟”音呢?再有,为什么又叫他三足乌呢?为什么又要强调“三足”呢?
却原来这个鸟字最为完整、最为正确的写法,包括笔顺,应该是这样。
同时,为了后文叙述的连贯性,我们一并把《道祕天书》里的“五”字的写法,以及笔顺也展示出来。那么,鸟字和五字的笔顺为什么要这么写呢?关键就在这两个笔画上。
我们在《序言1》里已经讲过了,《道祕天书》有十二个基本笔画。这一笔就是十二基本笔画之一,读作隐[yǐn],基本意思是不可见的、不可探寻的一个时空范围;而这一笔画呢,也是十二基本笔画之一,读作显[xiǎn],基本意思是可见的、可探寻的一个时空范围。
这个【亣】字形,我们在《道祕天书·序言1》里已经讲过了,是个【大】字。
文始道版本《道德经》有这么一段话:
有物䖵成,先天地生。……未知其名,字之曰道;吾强为之名,曰大。
由这一段可知,我们平常所谓的“大道”一词,却原来是“大道”之名,叫做“大”;“大道”的字,才叫做【道】字。那么,老子如此给大道命名,又有何深意呢?
却原来,大字和道字,分别描述了“大道”自身所包含的两种特性:即阴阳二性。换一种表达方式,那就是,隐、显二性,有、无二性等等。其阴性、隐性、无性,又被称之为“大性”,即不可知、不可见、不可探究、不可把握性;其阳性、显性、有性,又称之为“道性”,即可知、可见、可探究、可把握性。
这个鸟字,在其上半部这个表示“道生一、一生二”的“亣”字一侧,加了一个隐[yǐn]的笔画,就是为了突出大道的“无性”。在这个阶段,大道规律是不可知、不可见、不可探究、不可把握性;而到了“三生万物”的三变四阶段呢,大道才显示出了他的“有性”,即可知、可见、可探究、可把握性。所以,在这个鸟字的下半部的“三变四”一侧,就加了个笔画显[xiǎn]。
至此,我们就明白了,鸟字与五字竟然是同源字。其中,“道生一、一生二、二生三,三变四、四化五”,详细的大道演化过程,被一个Ⅽ[yǐn]的笔画给简略了。为什么要这么省略呢?
学易学的人都知道,在易学体系里,1234叫生数,6789叫成数,5叫中数。
因为其实大道整个的“道生一、一生二、二生三,三变四、四化五”的“生数”阶段,相对于6789的成数阶段,又是一种“无”、一种“隐”的阶段。这是一种相对有无、隐显的表达理念。由此就形成了中数——“五”字。后来,Ⅽ[yǐn]的笔画又被习惯写作[yè]了。虽说差别不是很大,但是我们得明白他的最初原理。
那么,这个鸟字,为何会读[niǎo]音呢?
要弄明白这个问题,我们还得说一个【吊】字。
吊字,从大从五,发大和五的切音。本义是往上,往大道最本元的那个元点追述。当我们向上追述大道时,这个“大”字,就变成了一个【屰】字。这一点,大家能理解吗?学习《道祕天书》我们需要逐步培养多角度、多维度的转化能力。这样,鸟字发的就是屰与吊的切音。这样,鸟的本义也就正好与吊相反了,鸟的本义是往下生息繁衍发展。
在这里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,那就是这个“三”字是整个“鸟”字的重点。所谓“三生万物”嘛,“三”是大道由隐到显的一个重要转折点,所以“三足乌”强调的是“三”。
那么,“足”字又是个什么意思呢?难道真就是在说这只鸟有三条腿吗?
其实不是的啊,【足】字,从止从O[yù],发[zhī]和[yù]的切音。注意,这里的O圆圈,在《道祕天书》里还发域[yù]音,表示属于自己拥有的一块区域。由此我们说,足字的本义是找到了一块栖息地。引申义是拥有、满足等等。而止字,才是指脚这个部位的本字。引申义是漫步走,奔向某地等等。
至此,我们再说“三足乌”的内涵,他本义是说,三发展到了五的阶段,大道演变的“生”的阶段就算完成了。到后面的六七八九,就属于“成”的阶段。简单来说,“三足乌”是“三止五”说法的讹传。“日中有三足乌”,本义是指,日字里面有从三到五的演变过程,就是那个鸟字。为什么只强调“三止五”,而不提“道生一、一生二”呢?还是前面我们讲过的哪一点,就是“大道”在“道生一、一生二”的“大”的阶段,是不可知、不可见、不可探究、不可把握的,故而也是不可言说的。所以,就只说“三止五”了。
那么,这里还有个问题,那就是“鸟”字与那个“三足乌”的“乌”字,到底有什么区别呢?我们这里就先略过,有兴趣的朋友可到《道祕天书》【乌】字条里查看。我们接着往下说。
至此,我们再来看这个“日”字,也就好理解了。
在《道祕天书》里,日字,本写作一个圆圈里面一个鸟字的这个𡈎字形。在这个字形时,还读[niǎo]。那么,日字什么时候开始就读[rì]了呢?
那就是,当中间的“道生一、一生二、二生三,三变四、四化五”过程,全部被忽略不计的时候,只剩下道的那一点,以及大道的外延——外面一个圆圈的时候。这个时候,中间代表“大道”的那一点就读作实[shí]了;而外面的圆圈呢,就读作虚[xū]或域[yù]了,表示大道外延的范围。当我们强调外圈边界的时候,就读域[yù];当我们强调边界内的空间时,就读虚[xū]了。虚[xū]与域[yù]的发音同源。此时的日字,发的是中间那个点——实[shí]的音。日字的本义也就成了“其小无内、其大无外”、“自实而虚”、“由虚及实”的大道演化的“虫[huí]回态”了。
“虫[huí]回态”是文始道里一个特有的概念,很难用现代理念来描述他。可以简单理解为,线性的往复循环和漩涡式儿的往复循环等等综合循环过程。我们所能见到的一切往复循环模式,立体叠加起来的一种无所不包的往复循环态势,就是“虫[huí]回态”。简单来说,“虫[huí]回态”就是大道循环的、从微观到宏观、从宏观再到微观、无所不包的、整体情形的循环态势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古人所造的每一个文字,都是大道“虫[huí]回态”的或宏观、或微观的一个局部形态的、或者说一个层面形态的、或者说一个细节层面态势的情形展现。
我们下面再来看看,三星堆出土的文物青铜神树——《山海经》记载的神树“扶桑木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?
我们这里重点讲一下【桑】字。桑字,从芔[shēng]从木。我们先来说一下【木】字。
木字,从【屮】[shēng]从【巾】[chè],本义是通天彻地、上止下延的意思。
这个屮[shēng]字,从止从丨[tōng],发丨[tōng]音,本义是向上延伸、生长的态势。这个屮[shēng]字是这个“生”字的字根。
这个【生】字是从土从屮[shēng],本义是土生土长,强调的是本元、起源。
我们再来看这个【芔】[shēng]字。这个芔[shēng]字,在这个桑字里,他其实是这个㽓[shēng]字的简写。
大家都知道“三生石”,没有听说过“三生木”。“桑”就是三生木,本义是本生之地。就是最最本元的出生地的意思。所以,古人把自己的出生地,称之为“桑”。你比如,三皇五帝的那个少昊帝,出生在“穷桑”;夏朝开国君主启出生在“台桑”;辅佐商汤灭夏的伊尹出生在“空桑”等等。其中“穷”、“台”、“空”都是地名,而“桑”呢,表示本生地的意思。
那位说,三生石,是不是也是一个字呢?确实是一个字,他是个【騞】[xià]字。本义是雌性生产、产仔儿。我们俗话所说的,猪牛羊“下”崽儿,准确来说该用这个“騞[xià]”字。那位说,这个騞[xià]字怎么是个马字旁呢?不是三个“生”字呀。因为大家现在都还不知道“马”字、“石”字等字的造字原理以及其本义,所以这个话题,再展开来说,就太跑偏了。具体详情,有兴趣的可以去查阅《道祕天书》的騞[xià]字字条。
我们还是接着说这个“桑”字。
“桑”字,在“本生地”这一基本意义基础上,又进一步产生了衍生义,那就是由一个元点开始,可以无限延展到更多空间里去。于是,“桑”字就出现了个异体字“”从呆从九从口。
【呆】字,本义是安于本地,不谋求向外发展。呆字上面的那个“口”字里,如果再加个“一”呢,就变成了【某】字,就是谋求的“谋”字的本字了,就表示他已经不安于本地生活了,想要往外发展了。
九口什么意思?通俗来说,就是九个新的地域空间。为什么是九个呢?三个屮[shēng]字不是九个枝杈嘛。九个枝杈就是九个发展途径,九个发展途径就能开拓出九个根据地,九个根据地就能繁衍出九个族群,九个族群就能建立九个国家。
注意,九字在这里不是九个的意思,而是无数个、无穷无尽的发展空间的意思。
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了,你这里不是九个口啊,怎么会是十个口呢?
这个怎么说呢?异乡这个概念,是相对于家乡来说的。一个从来没有出过远门,没有到过外地居住的人,是没有家乡概念的。他一旦到了异乡,有了对比,也才有了家乡的概念。上面九个口就是异乡、下面这一个口就是家乡的概念。这十个口是同时出现,并相对存在的。
至此,我们再来看《山海经》里的这么一句话,叫做“三桑无枝”。“三桑无枝”,什么意思?
最没文化的一种解释就是:三棵桑树,光秃秃的,没有枝干。
那么,“三桑无枝”,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?
其实,很多人都把这个“无”字给理解错了。
无字,从亠从万[mò]。万,是无头人的意思,就是形天。万字,上面又加了个亠字,表示的是他虽然失去了有形的头,但还有个无形的头,只不过我们普通人看不见而已。
至此,我们再来看这句“三桑无枝”。
“三桑无枝”的意思,通俗来说就是,有三棵桑树枝叶茂盛,他的枝叶伸展到了远方,看不到尽头。当然,这里的“三”字,也不是指三棵桑树,而是“一源三歧”的意思。我们下文会讲到。
那么,“三桑无枝”要表达一个什么深意呢?
他要表达的是,一个人、或者说一个姓氏、或者是一个族群,从他的本生地开始,往外无限开拓。
至此,我们再返回头看那个三星堆青铜扶桑树。我们会发现,他是树分三层、每层三枝、三枝分七杈、前三后四、三上四下、三鸟四花、后四落龙。
至于,“三枝分七杈、前三后四、三上四下、三鸟四花、四间落龙”到底是什么寓意,我们这里且略过,将在《道祕天书》【幡】字里详解。我们这里重点说一下“九枝九鸟”。
三层九枝,就是个桑字,这个好理解。那么,这个鸟,又在表达什么意思呢?
对了,这个“鸟”表达的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那个所谓“日中三足乌”的鸟字的含义。他是“道生一、一生二、二生三,三变四、四化五”,大道“生数”的演化。
至此,我们就可以说,三星堆这棵青铜扶桑树,是根据“道生一、一生二、二生三,三变四、四化五”的大道“生数”演化规律设计出来的一个具象模型。
您以为,这就完了吗?还没有!
三星堆的这棵青铜扶桑树,真正要表达的内涵,不在树身、树枝、树干,而是在树根底座。这个底座设计,其实也是一个字,叫做【鬲】。
鬲字什么意思?他是从同从品。
【同】字,从O[yù]从仒[bìng]。而仒[bìng] 呢,是从横二从竖二(丷[jiān])。
我们在《道祕天书·基本笔画》里曾经讲过,一横的基本读音是平[píng],那么两横的二字呢,就读并[bìng]了。那么,一竖这个基本笔画呢,除了读通丨[tōng]外,还读干[gān],竖二(丷)就读丷[jiān]。在《道祕天书》里,这叫做“横并竖丷[jiān]”。
这样,我们就可以说,同字的本义就是,不管是横向的、还是纵向的,只要是阴阳二气之间的,那都是大道衍生的范围。包括大道自身,也是难逃“阴阳二气”的范畴。
至此,我们再返回头看这个从同从品的“鬲”字。
【品】字,又是什么意思呢?
注意,品字是三个O[yù],又读作囗[guó],而不是三个口[kǒu]。至于囗和口字的区别,我们这里就略过了,大家可以自行查阅《道祕天书》的相关词条。
我们直接说,三个囗[guó]字的品字呢,本义就是众多的、小块儿的自有土地。
那么,这么众多的小块儿土地是怎么来的呢?那都是源自“同”一个O[yù],也就是说都源于大道,叫做“一源三歧”。通俗来说就是,整个天下各国,都是同根同源的。“鬲”字又是锅字的字根,也就是说,整个天下各国、各家、各人,那都是“五百年前是一家”,千万年前我们的祖先都曾经在一个锅里抡过勺子。
至此,我们再来总说一下这个三星堆青铜扶桑树,他要表达的是天下同根、万物同源、百姓同宗的理念。所以,这个所谓的“扶桑树”,在《道祕天书》里的本名,又叫“同生幡”。高规格的祭祀,都是用青铜器造“同生幡”;低规格的祭祀,用布帛或者是纸糊“同生幡”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那幅帛画,其实也是“同生幡”的一种变形。直到现代丧葬仪式上打的孝幡——“引魂幡”,也是“同生幡”的一种演化形式,意在引导逝去的亡魂归于大道之元。
好了,本期视频就到这里。
最后,我们再来回答开头那两个问题:
《道祕天书》到底讲了什么?学习《道祕天书》到底有什么意义?
通过本视频,大家不难发现,《道祕天书》旨在解读中华文字最初的造字理念和造字者最本意的表义意图。这种造字理念,是先“象理”再“符形”,其文化内涵远非是简笔画的那种“象形文”可比拟的。学完《道祕天书》再回头看《道德经》《阴符经》《山海经》等等上古典籍,我们的理解也就不会再那么肤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