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讲今天讲的第五十二章,“天下有”,这个关于这个断句为什么要这么断,为什么说天下有始,外边都是“天下有始”。什么叫“天下有,始以为天下母”。什么意思?
首先来说,天下我们以前早就经常说什么叫天下,就是无形世界,这是一个田,大。大上面的(田),就是大之又大,我们说大道,大是道的名,道是道的字。大是不可知不可见,那部分的道;道呢是阳,道是阳,可知可见的那一部分道。我们说哎,猪有猪道羊有羊道,好了,这个就是可知可见的,你能够分得清的,道。比大还不可知不可见的是什么?是这个田是电,也就是比大再往源头说,大是什么?道生一,一生二,这叫大。如果你用雷电文表示的话哎,这个叫大,就是大生出了雷电。就是说在这个这个点,就是这个点,就是这个点。这个点之前是个什么,就是气态的,气性的这么一个东西,叫做天。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,天下他读,为什么读天呢,就读的田的意思,田下。
天下,形而下,为什么用下,这个东西叫形而下。形而下会怎么样,形而下会有就是一个圆点往上往左往右往下,它会形成一二三四,四个区域。这个字我们以前讲过,我们以前讲过。这个字是个虚,是个虚实的虚。也就是从一个圆点,它加上这个点,这个怎么来的?从一个圆点,它怎么分散出去的?它就是这么分散出去的,从实,这个是读这个读叫实。外边的呢,外边圆圈的东西叫虚。实际上,我们再讲一个土字条,我们现在讲土爰稼穑,就说到我这个问题,说到什么呢?就是打了个什么比例呢?假如说我们的地球,从北极点,假如说北极点吧,如果说整个地球就是一个水球,从北极点扔下一粒石子,那么它会荡漾开去,他会荡漾开去一圈,两圈是吧。哎然后荡漾开去,那么你在北极点你所能看到的,就是这么一个形状。如果我们把它立体来就是,就是这么一个形状。可是一过赤道之后呢,是吧,过了赤道之后,他开始往回收缩了,收缩了。那么这个收缩,如果你从那个叫什么呢,水池子,你就能看到,他是怎么收缩的呢?实际上是这么收缩的,它是这么收缩的。如果这个是北,这个是南,这个是这个点,它是这么收缩的。这说明什么?这个字如果你把它转一圈,它又是一个行走的行。这说明什么?他还没到头。这一直是演变过程。所以说行有表示进行,是演变过程。不管是这个字,包括这个字,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个行字。为什么说它是行字呢?其实它不读行xing,它读行hang,道行,对不对?行或者是银行的行。为什么,为什么他会读行(hang2)?因为这对角,这个东西,这个字形对角,两个半圆相对叫合,两个半圆相对叫合。所以说这个也是一个行字,但是他应该读作he,或hang,为什么?因为如果你加上它的路径,这叫平通,平通不管你切平还是切通,他都读横heng,是不是哎?还有什么hang,对不对哎?这是这个字形。这个,也是跟这个道理是一样。他为什么读行呢?因为隐显嘛,隐显,很明显。所以你在南方你就会看到这个行字的,读音太多了,他就直接读隐,这个行就直接读隐。我们不知道这个咱直播间有没有南方人,你在当地,你的当地方言里这个行是不是读隐,或者隐,或者单独读显,行就读显,或者是隐显切音yan3,或者是显隐切音xin4。哎,这都是这个行字的一个读音。这个,这个行字在南方读音太太丰富了,我知道的大概不下五六种六七种,甚至甚至七八种。就这些个,就这些个音。但是它的发音都是从隐显来的。
所以说,什么叫有呢?就是从一个圆点往左往右分成一,往上往下,对不对,分成一,然后形成了一个空间,又形成了一个空间,又形成了一个空间,又形成了一个空间。如果全写出来,这个是个虚。那好,那么我们如果要去掉这些个东西,单剩一部分,这个就叫有。这个字形就是有,这个字形就是有。它发的是凵一。哎,因为上面这读凵,然后一,或者是由。这个横一读的由,这个横一读的由。竖一读作古,父。竖一读作古,读作古,横一呢,横十呢读作由,读作母。这个以前我们讲过,凵由。凵或者是由。
天下有,这是天下它形而下之后先的产生了这么一个时空叫做“有”。那么这个“有”又叫做什么呢?就是这个时空,就是这个半圆又叫做什么?又叫做始。为什么说这个半圆又叫做始呢?你可以看一下“天下有”就是这个就读由,然后由往上形成了这么一个凵的这么个时空,这个字读有,这个字它又是个始。
字,直接就发了大道元点的○“无”音。
(选自《天书·道德经》第45章(6))点之所在,就是道之所在。通俗来说,就是所要强调之处。
我们在研读上古文字时,一定要注意,凡是遇到上下左右字形时,应该考虑到它们可能存在的颠倒错乱。
《道德经》第七十六章:故曰:坚强者死之徒也,柔弱者生之徒也。兵强则不腥,木强则烜。故强大凥下,柔弱凥上也。
《道德经》第七十七章:天下之道,犹张弓也?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;有余者损之,不足者补之。
《道德经》第二章:有无之相生也、难易之相成也、长短之相形也、高下(之)相盈也、音声之相和也、先后之相随也,恒也。
《道德经》第十三章: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何谓宠辱?宠为下也,辱为上也;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
《道德经》第十七章:太,上。下,智、有之;其次,亲、誉之;其次,畏之;其下,侮之。
《道德经》第三十八章:上德,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,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
《道德经》第四十一章:上士闻道,堇能行于其中;中士闻道,若闻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弗大笑,不足以为道矣!
《道德经》第六十一章:大邦者,下流也。天下之牝,天下之交也,牝恒。以情腥牡也,为其靓也。故宜为下。
《道德经》第六十六章: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,以其能为百谷下,是以能为百谷王。圣人之在民前也,以身后之;其在民上也,以言下之。
参见上字条。